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营销 >

历史学家为什么怀疑雍正篡位(历史学家为什么怀疑雍正篡位 知乎)

发布时间:2024-01-13 01:11:07 作者 :营销资讯网 围观 : 23次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2月20日)11月13日,69岁的康熙皇帝玄烨在北京西长春园病逝,在位清帝61年。七日后,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很快,关于雍正篡位的传说就开始悄然流传。

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学家为什么怀疑雍正篡位(历史学家为什么怀疑雍正篡位 知乎)

1、四皇子篡位传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雍正篡位的故事在民间越来越鲜活。野史中有关雍正篡位的传说多达五种:

第一个是《雍正改旨》。康熙帝原本将皇位传给了十四子尹,但雍正却偷偷将诏书中的“十”字改为“御”字,使诏书变成了“传四子”。

二是“龙克多改旨”。隆科多是当时的步兵指挥官。康熙病重时,原本下旨,要求远在西宁的十四子胤禛紧急回京,将皇位传给他,但隆科多却把圣旨握在手里。没有发出来。康熙帝死后,隆科多谎传圣旨,立四子胤禛。

三是“隆科多改旨”的另一个版本。以为康熙刚刚去世,隆科多赶紧从“正明”牌匾后面取出康熙藏在那里的圣旨,将“传位给十四子”改为“传位给四子”。

第四是“雍正毒说”。康熙在长春园病重时,四皇子胤禛喝了一碗人参汤。康熙喝了它就去世了。

第五是“年羹尧改圣旨”。年羹尧时任四川、陕西总督。传说雍正的母亲与他有染,入宫八个月后生下了雍正。所以,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而改变圣旨的也是年羹尧。

历史学家和档案学者首先否认了几个有关雍正篡位的民间传说的真实性。满文是清朝的国语,康熙的圣旨不可能只写汉文而不写满文。满文“十”字改成“宇”谈何容易?清朝用语标准档案中,凡提到皇子,都要写成“某亲王”,不能写成“某亲王”。只是将“十”字改为“宇”字,并不意味着将“传位给皇十四子”改为“皇传位给四子”。

另外,清代人写“于”字时,用的是繁体“于”字,而不是现在的简体字“于”,所以把“传十四子”改为“传四子”。完全是基于主观想法而编造出来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康熙圣旨写道:“雍亲王四子胤禛,品德高尚,深为我所喜爱,必能继承皇位。我即位后,他将继承皇位。”皇位,他将成为皇帝。”从写法来看,改成“传给四皇子”是完全不可能的。又如,据说“雍正引进人参汤以毒”。由于康熙对医学很有研究,他曾多次说过,人参适合南方人,不适合北方人。所以,如果雍正真想做什么,他是不会公然使用加人参汤的伎俩的。

此外,“隆科多从正明匾后取出圣旨,偷偷更改”的说法也与史实不符。皇帝在世时并没有宣布谁是继承人,而是在圣旨中写下了选定继承人的密旨,放在干清宫一块明亮的大牌匾后面。直到皇帝去世后才公开宣布。这种做法被称为秘密立嗣。这个制度是从雍正时期才开始的。至于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更是无稽之谈。在雍正朝的《每日笔记》中,雍正明确表示,实际上他比年羹尧年长。

康熙剧照

2.继任是否正常

学者们对雍正继位问题的学术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他们的结论分为两种:一种是雍正没有正常继位,也就是说他可能篡位或者自立为皇帝;另一种是雍正没有正常继位,也就是说他可能篡位或者自立为皇帝。二是雍正正常继位。我们先来看看那些认为雍正不是正常继承的学者的观点。该派学者认为,雍正在康熙去世前后精心策划了一场篡位阴谋。

步兵统帅隆科多是雍正的心腹,当时负责长春园的防守。当时康熙病危,昏迷不醒。雍正在隆科多的帮助下,伪造了康熙圣旨,变相软禁了皇子们。他编造了七皇子和隆科多听到康熙口谕,趁机篡位的重要阴谋。这一派认为,证明雍正合法继位的关键问题是康熙帝生前是否召见了七皇子和隆科多,并向他们口述了继位圣旨。该派学者认为,这一情节是雍正本人捏造的。

这是因为,记载康熙帝驾崩的康熙之孙弘王编撰的《清同治纲目》和康熙、雍年间萧适所著的《永宪录》,都没有记载康熙帝召见太子的事。并在他去世前颁布了继承令。遗嘱的问题。因此断定康熙的遗诏并不真实,而且不是康熙本人所写,而是雍正及其亲信所写。因此,雍正即位后,严厉惩罚了包括他自己的兄弟在内的一批前朝臣,要么被折磨致死,要么被监禁。除去年羹尧、龙克多这样的宠臣,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闭嘴。

康熙剧照

攻击弟弟的目的,是为了在与弟弟争夺王位时算账。十四阿哥胤禩是雍正争夺皇位的主要竞争对手。雍正继位后,在回京途中将他变相软禁,一待就是十几年。

篡位论派认为,康熙晚年最宠爱的儿子是十四子胤禩,有意将皇位传给他。让他去西北的目的,就是为了立功立威。康熙不但特意安排十四子胤禩去西北征战,给他立功的机会,而且在胤禩担任抚远将军时,康熙也对他十分关心,说了很多有意义的话。在他的朱玉和朱标中。寄予厚望的话。

例如,康熙曾在《朱皮》中写道:“人心最重要,此事要时刻记在心里。”这样的文字在这些满族奏疏中随处可见。据《廷训箴言》记载,康熙皇帝曾在与太后谈话时表示,在他看来,三皇子胤禛和四皇子胤禛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即将步入老年。康熙皇帝不太可能选择一位年长的皇子来继承他的王位。

基于上述怀疑,篡位学者进一步推断,正是因为雍正篡权夺位的用心不轨,才害怕被自己的父亲和黑社会的列祖们骂。所以他没有按照“子随父葬”的习俗,在去世后被埋在清东陵陪伴父亲和祖父。相反,他选择了数百里之外的清西陵作为自己的陵墓。那么,认为雍正继位的学者们是怎么说的呢?该派学者认为,传位圣旨是根据康熙的遗愿而写的。毕竟,现存的康熙圣旨是清朝留下的原始档案,上面明确写着皇位将传给雍正。

在没有找到确凿证据证明雍正篡改圣旨之前,不能轻易否认。康熙的遗诏有两部分:一部分讲康熙在位60年的功绩,已写于康熙五十六年;另一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谈到将王位传给他的三儿子。四个儿子。如果仅仅因为圣旨不是康熙自己写的,而是别人写的,就推断它是假的,那么有些问题就很难解释了。因为历代皇帝的圣旨一般都是别人代写的,或者是按照老皇帝死后的遗愿写的。

比如,乾隆皇帝继位后也颁布了继位诏书。在那份法令中,他对他父亲时代的政治提出了许多改革建议。但如果要分析的话,这份遗嘱其实是新皇帝写的,并不是老皇帝雍正本人写的。然而,我们没有人怀疑乾隆皇帝并没有合法继承皇位。从《康熙实录》的记载来看,康熙临终前,召集诸侯、隆科多等人,下旨将皇位传给四皇子胤禛。这应该是真的。康熙帝在位61年10月13日凌晨病重,紧急召见儿子们。

当时召见的几位皇子,年纪都比较大。当他们到达他的宫殿时,他的叔叔隆科多也在场,隆科多是当时的步兵衙门司令。这时,康熙皇帝传下了遗言:“皇四子胤禛品德高尚,深受我的喜爱,他将能够继承皇位,继承我的皇位,那就是,皇帝。”此时,皇四子雍亲王,在哪里?他在天坛代表父亲祭天。通常皇帝都会亲自参加这种祭祀,但当时康熙帝已经病重,所以就派了四皇子代他祭天。这个过程在《康熙实录》中有明确记载。

康熙剧照

康熙皇帝召见这些皇子留下遗嘱的同时,还下令召见雍正到长春园的行宫。由此可见,雍正不可能趁被召见的皇子还活着的时候捏造康熙召见皇子的事情,否则肯定会揭露真相。

雍正继位后,无论朝野还是京城内外,都引发了关于雍正篡位的讨论。雍正编撰《大义绝密录》来解释反驳,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大绝糜录》中,雍正引用了康熙临终前召见几位皇子和隆科多的事件。他没想到这样做会引起更多的怀疑和议论。其实这件事在《庆生》中就曾提到过。《祖记》中也有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1月13日,据记载,康熙召见七位皇子及大臣隆科多。

继承论学者认为,皇四子是康熙晚年最后的继承人。从康熙立太子和废太子的过程可以看出,康熙晚年确实倾向于选择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康熙很早就正式立太子,当时他才22岁。他立的太子是皇帝的次子胤礽,当时他刚满一岁。后来康熙发现了问题。太子在特殊的环境中长大,变得嚣张跋扈。

更可怕的是宫廷中形成太子党,对康熙皇权构成威胁。因此,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宣布“天下绝不能刑此人”,首次废黜太子。没想到废太子居然激起了众多皇子争夺太子之位的野心。诸侯之间的争斗由地下转为公开,而且愈演愈烈。

为了阻止这种局面,康熙于次年重新立胤礽为太子。但三年后,太子党再次成为他头疼的问题。康熙五十一年,再次废太子。太子的这两个废物,伤透了康熙的心。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你不能考虑你的继承人。此时,众多皇子中,被康熙列入考虑范围的三个皇子,分别是三皇子、四皇子和十四皇子。

雍正剧照

从雍正朝《每日笔记》等档案的记载来看,康熙曾对大臣们说,必须找一个“坚强而值得信赖的人”来作为帝国未来的主人,这说明康熙已经知道谁会继任。而从雍正继位前后的能力,尤其是他继位后的治国能力来看,也可以说明,“强而信之人”指的是雍正。所以最后康熙选择了皇四子胤禛。

康熙在位六十年之前,很难说清康熙对皇三子和四子之间的宠爱有多少。但到了康熙六十年,康熙先命皇四子胤禛统领隆科多。他去京通的仓库考察了一下,明确表示,如果派其他人去那里,他可能做不到。十一月初九,任命胤禛代行祭天大典。不难看出,康熙对皇四子的态度是对胤禛的尊重和信任。康熙经常多次说胤禛“诚实孝顺”。可以说,康熙对于太子的人品是非常推崇的。

为什么说他没有选择皇十四子呢?因为康熙五十七年十一月,皇十四子胤禩被任命为抚远将军,出征西北。这个时候,康熙皇帝或许确实是打算让他立功,为他继承皇位创造条件。但如果康熙真想把皇位传给皇十四子,在他年老多病的时候,就不会再送他到那么远的地方了。按照当时的交通工具,从命令下达到他返回京城,最快也需要二十多天的时间。雍正继位后,十四子胤禛被召回北京。雍正确实软禁了他,但这只是雍正因为认为胤禛对皇权构成威胁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卜嫩以此说雍正正在篡位。

持正常继承论的学者也认为,康熙之所以选择胤禛,是因为他喜欢胤禛的四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干皇帝。这句话是有一定渊源的。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是在弘历12岁的时候。当时,康熙应胤禛的邀请,前往圆砚园吃饭。当他看到弘历才华横溢,长得好看时,立刻喜欢上了他,并勒令他离开。弘历迁入皇宫,住在诸侯居住的玉清宫。还亲自指导他读书诗书。有时候康熙去围场打猎或者检阅奏疏,弘历都会在那里伺候。

雍正剧照

清东陵乾隆陵前,立有建于嘉庆四年(1799年)的“御陵神功碑”。碑文记录了乾隆一生的丰功伟绩,也非常明确地表达了是康熙帝默认乾隆为继位的第三位皇帝。碑文引用了周朝太王看中他的孙子昌(后来成为周文王)的故事,立昌的父亲为皇帝。可以说,这是最早的正式、权威的官方观点,明确表达了康熙对乾隆继位的默契决心。而这一点也间接说明了雍正继位正常。

雍正剧照

对于雍正合法继承皇位的说法,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在研究相关史料后断定其属实。特别是20世纪末,出版了多部有关雍正的专着,有力地支持了雍正合法继承论。1985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冯尔康教授出版了《雍正传》;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魏清源发表《论封建皇权与皇位继承》;199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李国荣、张树才合着《雍正真传》;2000年,海外学者杨七桥教授撰写的《揭开雍正皇帝的秘密》均指出:雍正是正常的继位。亲身经历了皇室中皇太子争夺的坎坷的雍正深知皇权的继承是关系到政治稳定的大计。因此,他经过深思熟虑,创制了秘密立太子的制度,后来成为清皇室的家法。从此,清朝历史上再也没有发生过公开的皇太子之争。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