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商营销 >

国学教育是什么意思(国学教育指什么)

发布时间:2023-12-04 01:30:47 作者 :营销资讯网 围观 : 709次

华文教育不应脱离学校教育

王瑛(特邀评论员)

国学教育是什么意思(国学教育指什么)

父母必须听从他们的教诲;家长要恪尽职守……如今,背诵《弟子规》已经成为很多伪国学课堂的标配。“判断一个国学班是专业还是只是为了骗人钱,就看它有没有讲《弟子规》。”文化学者鲍鹏山认为,“通过《弟子规》来传授知识的人,是典型的不专业的人。”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教育?为什么用《弟子规》来教人就不专业呢?中华文化教育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如果这些问题不弄清楚,中国的教育就会陷入混乱。

带着这些疑问,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国学教育的众多定义中,最靠谱的一个是:国学教育是指通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术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狭义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指通过经典诵读等方式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语文教育应该教什么?南洋师范大学聂振涛老师认为,国学(国学)教育内容应以儒家经典为基础,从四书入手。这是一个生根工程,也是一个奠基工程。自唐宋以来,几千年来,所有的学者、高官都出自这个门派,包括民国时期的大师。幼儿、小学生应重点背诵《三字文》、《百家姓》、《千字文》等小学经典。青少年可以拓展到四书五经,到了大学可以进一步拓展到经史、诗词、乐曲、琴棋书画等子集。

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我们对国学教育至少可以达成以下两个共识:

第一,《弟子规》确实不属于中小学生应该背诵的内容。传统的小学课本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后来又增加了《千家诗》,统称为《三十万万》。这些经典读物通俗易懂,可以作为中小学生的识字教材。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弟子规》的内容与传统儒家经典的内容有重叠,其宣扬的一些价值观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因此,大多数学者都不将其列入诵读经典之列。

其次,国学教育不能独立于学校教育。无论是小学经典的背诵,还是四书五经、经史集、诗、乐、乐、棋、书画的学习,学者们都强调小学、青少年和大学。这说明社会上不应该有以“读经”为主的国学课,国学教育不应该独立于学校教育。

事实上,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中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要增设。结合教学环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鼓励各地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地方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这进一步说明国文教育应融入中小学各科教学。

今年3月20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严肃查处,严肃查处使用‘汉语’的社会培训机构。“学习班”、“读经班”、“民办学校”等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语文教育不能独立于学校教育,应该成为语文教育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

一旦明确了中国教育教什么、怎么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习经典不能靠死记硬背,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回到腐朽的封建常态。国学教育要以经典诵读和生活体验为重点,知行合一,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坚定文化自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自觉地学习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校教育中,国学不应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应与学科相结合,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在背诵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发生了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必须与学科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与当代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国学精神,体验中华文化精髓。国学教育不仅要渗透到文科教学中,更要与理科教学相融合,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