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策划 >

字节跳动是做什么的(字节跳动是做什么的公司)

发布时间:2023-12-03 08:29:57 作者 :营销资讯网 围观 : 144次

截至2022年,字节跳动拥有15万名员工。

很难用一个精确的词汇来形容字节跳动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产品驱动型组织?

字节跳动是做什么的(字节跳动是做什么的公司)

波士顿咨询公司将字节跳动比作一个网络组织和一个流动组织。1.什么是网状组织?简单对比一下华为和字节就可以看出,两家公司虽然身处不同行业,但产品和文化却有很大不同。

不过他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全球化,员工分布全球,产品国际化视野,在国内都算顶尖的。

字节有15万人,华为有20万人。华为2022年营收6400亿,字节约5500亿。结果非常出色。

以华为为代表的传统组织(官僚组织、流程组织、矩阵组织)。

核心特征是——通过固化的规则和流程大规模复制组织最佳实践,并通过自上而下的链式信息传递确保行动方向的统一,从而稳定地创造价值。

一般来说,传统组织,由于其行业成熟,业务需求相对稳定,边界相对固定,价值链分工细、链条长、专业化程度高,对业务的要求较高。组织能力(而不是个人能力)。

也就是说,传统组织更多地依赖自上而下的推动和探索,对管理能力要求更高。以字节跳动——为代表的网络组织的核心特征是行业或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因此边界模糊,产品和服务仍在优化,应用场景有待探索。同时,价值链尚未固化,链条规模较小。短的。

换句话说,此类企业大多需要通过探索边界、灵活创新来创造价值,而员工个体的创新能力往往成为业务的突破口。因此,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说法。所谓网络组织更注重员工个体的创造力来孵化和培育思想,并借助高绩效的自我驱动文化和分布式决策来保证运营效率。2.网状组织的驱动力是什么?波士顿咨询集团认为,驱动企业组织的力量通常有两种:组织能力和个人创新。

此外,根据业务规模(员工数量、业务布局)和业务属性,将有四种驱动模式。

(1)精准执行:业务规模较小,依赖组织能力。在这种业务形态下,组织需要支撑部门之间的专业分工,促进部门管理指令的准确执行,推动企业发展走上正轨。(2)效率驱动: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更加依赖组织能力。组织设计更注重提高运营效率,提高企业特别是前端业务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企业稳健发展。(3)创新驱动:业务规模较小,更多依赖个人创新。组织架构更注重释放员工潜力,激发创新主动性,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创新,推动企业快速成长。(4)动态平衡:业务规模大,对个人创新依赖性强,代表未来潜在的业务形态。在这种业务形态下,公司的组织架构需要考虑如何在“提高公司整体效率”和“激发员工个人创新”之间实现动态平衡。目前的结论是,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华为是效率驱动,字节是创新驱动,因为华为和字节都有不同的业务板块、不同的业务/产品、不同的开发周期。

比如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的创新是史无前例的,用了6-7年的时间才达到全球第二。但任何创新也有赖于企业内部的精准执行和企业资源的动态平衡。

比如字节的今日头条APP,无论产品如何创新、迭代,它仍然是上一代的产品。目前的抖音产品还能火爆多久,能否成为跨代产品,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3.什么是流动性组织?在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解码未来组织》报告中,他们还提出了一个新的组织概念:流动组织。所谓流动组织,就是一种“无边界、多流动”的组织形态,打破传统僵化的组织结构,给组织和人才更多的共生机会,为创新与合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流动组织就像一个流动的容器,承载和传递着企业内部跨部门的人才、技术、知识等。它通过容器内的“混合”和“流动”,完成自我更新,激发创造力,快速响应外部情况。竞争和变化。

在谈到流动性组织时,波士顿咨询公司以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为例。平台组织大家都比较熟悉。一般来说,平台组织通常构建“前台-中台”的架构。以阿里巴巴为例。业务前端(前端)团队能够直接与市场、客户互动,工作灵活敏捷;赋能平台(中端)由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内容中心等特定领域的模块化团队组成。与流动组织不同,平台组织仍然保留着传统组织的“边界”通知。一定程度上,他们还需要自上而下引导前厅、中台突破边界,实现创新突破等目标。支持业务变革和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4.是什么驱动液化组织?波士顿咨询认为有两个核心点:基于信任的文化和弱化管理边界。

第一点是基于信任的文化。信任文化更有利于打破制度框架,让领导者充分赋能员工,激发员工创造力;同时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建立基于信任的文化有以下三种可能的方法:

(1)弱化等级,倡导平等:减少个人之间的权利区别,降低管理者的优越感。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为所有员工(包括高管)提供开放的座位、共享的开放资源平台,弱化职称、职称等等级标签,鼓励自由、无障碍的沟通。(2)打破信息壁垒,鼓励合作:提高员工合作共享意识,增加信任文化浓度。企业可以通过组织正式的讲座和研讨会来共享信息;同时,适度放宽信息审批门槛,不排除员工通过多元化社交网络进行非正式沟通和信息分享。(2)注重文化共识,凝聚初心:将文化纳入绩效管理框架,通过审视对文化的认知和实践,强化企业的文化价值导向,提高文化归属感。第二点是管理边界的弱化。

这里讨论的边界不仅代表部门之间的“组织墙”,还代表可能限制员工潜力的职责边界。模糊的管理边界让员工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工作的载体变成创新的主体。要实现边界弱化,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组织扁平化,减少纵向界限:弱化对员工“自上而下”的监督控制,将工作自主权还给员工,鼓励员工积极分享、积极合作,满足年轻一代价值创造和自我需求-实现需要。(2)利用OKR管理延伸能力边界:与KPI自上而下的目标量化分解不同,OKR在目标契合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下而上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人员流动带来的问题。管理“无序”,通过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鼓励员工不断突破自我、跨界协作。(3)保留组织的灰度,打破创新的边界:组织中的“灰色地带”就像一块充满可能性的“处女地”,接受人才和信息的聚集。这种模糊的组织边界和归属为员工的跨界协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波士顿咨询集团强调,基于信任的文化为流动性组织创造了生存的“土壤”,而弱化边界管理则可以保证个体自由自主地流动和协作,这是支撑流动性组织运行的“养分”组织。

你同意这个逻辑吗?

相关资讯